山東青島市棧橋介紹:
棧橋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為總兵衙門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長200米,寬10米,石基灰面,橋面兩側裝有鐵護欄,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筑。德國侵占青島后,棧橋成為貨運碼頭。1901年5月擴建,北段為水泥鋪面,鐵護欄改為鐵索護欄,并將橋面向南延長至350米,延長部分為鋼架木面結構,增鋪輕便鐵道,以利運輸。1905年前后,商貨運輸移至青島大港,棧橋遂成為船舶檢疫、引水專用碼頭。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島市政當局投資25.8萬元擴修,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橋身延長至440米,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新筑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定名回瀾閣。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風景游覽點。
棧橋是青島的象征。 她位于青島灣中,與市內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橋南端筑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兩層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頂飛檐,題名“回瀾閣”。棧橋劃波斬浪,象一條長龍橫臥于碧海銀波。循橋漸入,仿佛走進大海的懷抱;佇立閣旁,層層巨浪澎湃涌來,拍打堤壩,擊起萬千碎玉;進入閣內,沿螺旋樓梯登到樓上,四周盡是寬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風景,“飛閣回瀾”因此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秋天漲潮時,尤以西部岸堤景色最佳,海浪拍岸,激起數十米巨浪,轟然作響,蔚為壯觀,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巖沙灘上滿是趕海挖蛤蜊的游人。
娛樂項目: 其他
景區類別: 自然風光,人文地理,古跡遺址,建筑
地址: 青島市太平路12號
棧橋交通:
自駕車:在瑞昌路下高速,沿山東路一直走到香港東路再右轉,沿著路一直往前走就到了。
公交車:2路、5路、6路、8路、25路、26路、218路、220路、223路、225路、301路、304路、305路、307路、311路、316路、320路、321路、501路、217路、80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