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介紹: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于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中山西路343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華北軍區烈士陵園40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熱情關懷。在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中共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頒布以來,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對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極為重視。1995年省委、省政府會同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及省民政廳撥款2023萬元對陵園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新建、改建。現在,園內蒼松翠柏,綠樹成蔭。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柯棣華大夫陵墓和“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烈士紀念亭、影視廳等。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一一五師奉黨中央的派遣,挺進五臺山地區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平型關大捷后,師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聶榮臻為首的晉察冀軍區。經過8年浴血奮戰,開辟了同蒲路以東,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多倫、寧城、錦州以南,渤海以西80萬平方千米的晉察冀解放區,并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大解放區之一。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晉察冀軍區撤銷,建立華北軍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全區黨政軍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1948年秋,朱德總司令來石家莊視察時,提議利用當時的“勝利公園”舊址建立烈士陵園,以紀念犧牲在華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隨后,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行政委員會、華北軍區決定修建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950年3月正式動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劉伯承、鄧小平、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為陵園的建立題詞。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儀式。國家內務部、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行政委員會、華北軍區及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黨政機關代表參加了大會。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建立,充分體現了華北人民對曾經戰斗和犧牲在華北大地的革命先輩深切的緬懷之情。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是我國興建較早、規模較大、造型藝術較高的烈士陵園之一。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于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又被國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娛樂項目: 參觀
景區主題: 紅色旅游
景區類別: 博物館,人文地理,陵墓,革命圣地
地址: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西路343號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交通:
公交:石家莊火車站乘坐1路、34路、6路,或火車站西行新百廣場乘25路,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