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跡蒼巖位于廣東河源連平縣內莞鎮,離縣城12公里。是連平老八景之“圣跡蒼巖”,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圣跡蒼巖分旱巖和地下河,天然溶洞分為旱洞和水洞兩個部分,已有3億年的歷史。為舊時“連平八景”之冠,洞內石鐘乳千姿百態,維妙維肖,置身其中,如步入神奇的藝術華堂。
現是連平縣乃至河源市的著名旅游景區,常年都有大批游客到此游覽、觀光。旱洞橫穿山腰,分3層,高89米,洞內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可容數千人。溶洞奇觀千姿百態,神奇獨特,巧奪天工。巖洞內石筍、石鐘乳千姿百態,琳瑯滿目,“層巖石佛”、“姜公釣魚”、“石靈猴”、“石觀音”、“九龍過江”、“大佛坐禪”、“擎天柱”等惟妙惟肖。
水洞則由一條地下河貫穿始終,清澈的河水,九曲十八彎,曲曲有奇景,灣灣有氣象。水流平緩處,平靜如鏡,萬籟俱寂,水流湍急處,瑯瑯有聲,有的地方如珠落玉盤,有的地方如琴瑟和鳴,有的地方如金風過林,令人心曠神怡,樂不思歸。各式各樣的石鐘乳、石幔分布其中,如奇花異卉,珍禽怪獸,栩栩如生,仿佛有許多故事要向人們訴說。水洞由于地下河的存在,洞內長期維持著21度的恒溫,不管洞外是多么的寒冷或炎熱,一進洞內都能體味春天般的溫暖。洞口河水蜿蜓,古木婆娑,奇花暗香,令人覺得身在世外桃源。文人關師古詩《圣跡蒼巖》曰:“怪石奇峰另僻天,卻凝洞里有遺仙,游人筆墨難窮妙,贏得清巖萬古傳”。圣跡蒼巖有彎彎的小河,清清的流水,簡樸的小橋,兩岸蒼勁古樸的老樹,構成一幅動人的田園風情畫卷。
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葡萄成然時節,游人如鯽,到巖里葡萄園采摘,樂趣無窮。三年來,葡萄示范基地實現產值300多萬元,帶動當地農戶980戶種植1300多畝葡萄,農戶總增收210多萬元,人均年增收800多元。今年,旅游景區又乘“創優”東風,投入100多 萬元進一步完善了各項配套設施,吸引了大批香港、深圳、廣州等地區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隨著旅游區的成功開發,兩年來接待游客達17.8萬人次,旅游總消費達7000萬元,旅游業已成為連平經濟發展的一支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