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到了我留學美國的第二個年頭。對美國的了解也日漸增多。我就讀的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位于美國東南部弗吉尼亞州環境優美的夏洛茨威爾市,距華盛頓110公里,這是一個人口不到15萬人的小鎮。小鎮的居民常年沐浴在和熙的陽光下,民風民俗也被熏陶得極為友善和淳樸。人和人之間充滿了關愛和信任。出乎我意料的是中國古代文明曾出現的“路不拾遺,夜不掩戶”的景象竟然在這里再現。
茵茵的綠草上,偌大的圖書館里,經常有人將東西到處亂放,過了一時半晌甚至三天五天的才猛然想起,回頭再看,往往是發現原物未動。有時就算有人撿了,也會想方設法的和失主聯系,不辭勞苦地完璧歸趙。我雖然算題很少出錯,生活之道卻疏于研究。平時在國內大衣帽子鞋子書籍本子,凡所能丟,無所不丟,令父母甚是傷神,常給我買雙份的。到美國后,雖然水土有別,但畢竟本性難移,還是經常丟東西,可奇的就是我不曾有所損失,只要在物品上寫了我的名字,盡管丟了,也一定會有人送回來。
半年前的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我有一部筆記本電腦,是從國內帶去的,平時跟我形影不離,是我學習的好幫手。有一次我終于把它丟了。之所以用“終于”一詞是因為在校園里曾丟過一次,讓人拾到給送了回來。可是這次是在汽車站,盡管電腦包上有我的英文名字,我認為也沒有希望了。想不到一個星期后,在我宿舍的門口發現了這部電腦,完好無缺,只是上面多了三個字條。第一個條是這樣寫的:“你好,這是我在公共汽車站撿到的。你的Lincy。”是一個男士的名字。第二個條寫道:“你好,這可能是您留在公共汽車站的,有人誤把它交給了我。你的Cao。”是女士的名字。第三個條內容相似:“你好,這可能是您遺忘在公共汽車站的,有人誤把它交給了我。你的Ciao。”也是女士的名字。
三個條子,三種字體,三句很簡樸的話,三顆誠摯的心。讓我備受感動。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電腦,卻有三個陌生人接力般的輾轉尋找失主。我感到思想有了升華,更深地懂得了什么叫高尚,也深切體會到了異國他鄉的人間溫暖。我真的以生活在這樣的社區為榮。
到美國人家里做客,我又有了驚奇的發現,美國人的住宅竟然不鎖門。在廣東看慣了家家“深院鎖清秋”的場面,這里美國人家卻敞開門戶可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記得第一次到我的臨時家庭做客。臨時家庭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為外國留學生特意安排的,是不收費的。目的是使那些遠離家庭的學子得到家庭的溫暖,忘掉想家思緒,專心學習。我和女主人愛米正聊呢,她突然想起家里需要面粉,于是帶著我把門掩上開車就走。我不解的問:“家里還有其他人嗎?”她若無其事地說:“沒有啊。”“門不用鎖嗎?”她有些奇怪的看了我一下:“家里這么多門,怎么鎖得過來?”我不禁瞠目。心想,將自己家好好的一所小樓門窗大敞,豈不是開門揖盜嗎?
不久和他們家混得熟了,才知道不光他們家這么做,鎮上的居民都這樣。經常全家老小傾巢出動,家里的門卻不鎖,全家人就這么進進出出不用帶鑰匙,倒也省掉很多麻煩。
還有一件事也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暑假里我訂了回家的機票,一天清晨正準備去晨跑,突然踢到了門外一個小小的郵包。我打開一看,大吃一驚,這個不起眼的躺在門口的小郵包里竟然是我的價值一千美金的往返機票。我不禁怒火中燒,這美國的郵差也太過分了,也不言語一聲,也不要簽名,把包裹扔下轉身就走,如果丟了算誰的責任呀?后來我考察了一下,發現其他住宅前的臺階上,竟也遍布著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郵包,沒有鎖的郵箱里,塞著滿滿的郵件。這里的居民似乎完全沒有保護自己的郵件免于失竊的概念。美國公司經常給顧客以售后退款的方式打折扣,這種退款經常是幾百美金不等,也就隨隨便便的將支票往普通信封里一塞就郵了過來。我在銀行辦的信用卡,任何人撿到了都可以隨時刷卡取錢。銀行竟然連掛號信都懶得用,用的是普通的平信,居然也安全地寄到了我的手上。我真的不禁發出當年三毛留學美國時的那聲著名的感嘆:“美國,美國,果然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