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白洁少妇系列h,小小水蜜桃免费影院,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客戶服務電話:020-62833333    固話撥打免費:8007166666
首頁 > 目的地指南 > 愛爾蘭旅游信息 > > > 文章介紹
旅游產品限時搶購

愛爾蘭旅游介紹

更新日期:2019-01-04       來源:中航國旅官網

愛爾蘭
    國名:愛爾蘭/愛爾蘭共和國(愛爾蘭語:Poblacht na héireann或éire;英語:Republic of Ireland),全國草地遍布,有“綠島”之稱。


概述:

    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愛爾蘭為北美通向歐洲的通道。愛爾蘭人屬于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第一代居民的子嗣。它同中國一樣,也有5000多年歷史,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 盡管愛爾蘭也有自己的語言-蓋爾語,但它卻是歐洲除英國之外唯一一個英語國家。愛爾蘭共和國于1922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是個和平寧靜的國家。愛爾蘭北部被稱為北愛爾蘭,至今仍屬于英國,因此愛爾蘭與電視新聞中經常出現的暴力沖突頻頻的北愛爾蘭是有所不同的。


地理:

   地理位置:歐洲西部,位于北大西洋愛爾蘭島上,英國島西邊。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相連,東隔愛爾蘭海與圣喬治海峽和大不列顛島相望,西臨大西洋。

   地理坐標:北緯53度/西經8度
   總面積:70280平方公里(占愛爾蘭島的84%)
   土地分布面積:68890平方公里
   水分布面積:1390平方公里

   面積比較:比重慶市小一些,比寧夏回族自治區大一些。

   國土邊界線:總計360公里。接壤國家:英國,360公里。

   海岸線:1448公里

   海洋主權:領海,12海里;專署捕魚區,200海里


氣候:

   
氣候溫和濕潤,為典型海洋性氣候,受北大西洋氣候影響。四季區別不明顯。年平均氣溫在0℃到20℃之間。長年多雨,晴朗天氣約占全年1/5時間。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以及大西洋盛行西南風的作用,愛爾蘭氣候平穩,全國氣溫基本一致。冬季4攝氏度-7攝氏度,夏季14攝氏度-16攝氏度。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 地理: 愛爾蘭為島國,位于歐洲大陸的西北海岸。面積70,282平方公里,綠蔭遍布,河流縱橫。


地形:

   
全島被小型丘陵環繞,中部相對較低,是河、湖縱橫的低地。部亦多湖泊。河流以香農河最長,余皆短小。全島被東西走向的利菲河分割為南北兩部分。西卡朗圖厄爾山是全國最高點(海拔1,041米)。大西洋沿岸港灣曲折深切,多良港。東岸較平直。

極制點:最高點為Carrauntoohil山,1041米;最低點為大西洋,0米。

自然資源:天然氣,泥煤,銅,鉛,石墨,鋅,銀,重晶

石,石膏,石灰石,白云石。

土地應用比例:
     耕地:16.82%
     永久耕種土地:0.03%
     其他:83.15%(2005年)

水田:無

自然風險:無

現環境問題:水污染,特別是湖泊,問題來自農業廢品

人口:4062235人(2006年7月)。大部為愛爾蘭人;居民95%信羅馬天主教。

年齡層結構:
     0-14歲:20.9%(437903男/409774女)
     15-64歲:67.6%(1373771男/1370452女)
     65歲以上:11.6%(207859男/262476女)(2006年)

平均年齡:
     總計:34歲
     男性:33.2歲
     女性34.8歲(2006年)

人口增長率:1.15%(2006年)

出生率(出生/一千人):14.45‰(2006年)

死亡率(死亡/一千人):7.82‰(2006年)

凈移民率(移民/一千人):4.87‰(2006年)

性別比例:
     出生:1.07男/1女
     15歲以下:1.07男/1女
     15-64歲:1男/1女
     65歲以上:0.79男/1女
     總人口:0.99男/1女(2006年)

嬰兒死亡率(死亡/一千成活):
     總計:5.31‰
     男性:5.82‰
     女性:4.76‰(2006年)

平均壽命:
     總計:77.73歲
     男性:75.11歲
     女性80.52歲(2006年)

總生育率:1.86出生/1女性(2006年)

艾滋病成人感染率:01%(2001年)

艾滋病感染人數:2800(2001年)

艾滋病死亡人數:少于100人(2003年)

國籍:愛爾蘭籍

文化體:凱爾特人,英國人

宗教:羅馬天主教88.4%,愛爾蘭教會(愛爾蘭圣公會,為基督教新教的一派)3%,其他基督教1.6%,未表明2%,無信仰3.5%(2002年)

語言:英語(官方)為通用語言。愛爾蘭語(官方)(或稱凱爾特語)只有少數人使用,西海岸地區為多。

文化層:
     定義:15歲以上,可讀可寫。
     總人口:99%
     男性:99%
     女性:99%(2003年)

政府

國名:
     通用全稱:愛爾蘭共和國
     通用簡稱:愛爾蘭
     地方全稱:Poblacht na héireann
     地方簡稱:Eire

政府體制:議會共和制(議會民主)

首都:都柏林(Dublin)

行政區:
     26郡:Carlow(卡羅郡),Cavan(卡灣郡),Clare(克萊爾郡),Cork(科克郡),Donegal(多奈高郡),Dublin(都柏林郡),Galway(高威郡),Kerry(克利郡),Kildare(克爾達爾郡),Kilkenny(克爾凱尼郡),Laois(勞易斯郡),Leitrim(利特里姆郡),Limerick(利默里克郡),Longford(朗福德郡),Louth(勞斯郡),Mayo(梅奧郡),Meath(米斯郡),Monaghan(莫內漢郡),Offaly(奧法利郡),Roscommon(羅斯康芒郡),Sligo(斯萊戈郡),Tipperary(蒂珀雷里郡),Waterford(沃特福德郡),Westmeath(西米斯郡),Wexford(韋克斯福德郡),Wicklow(威克洛郡)
     另:Cavan郡,Donegal郡,和Monaghan郡現為奧斯忒省(Ulster Province,為北愛爾蘭及愛爾蘭共和國所分割)范圍內。

獨立日:1921年12月6日(以《英愛條約》從英國脫離)

法定假日:3月17日,Saint Patrick"s Day,圣巴特里克節,每年3月17日,美國和愛爾蘭的基督教徒紀念愛爾蘭的守護神,圣帕特里克。

憲法:于1937年6月14日經議會通過,同年7月1日經全民公投被采用,同年12月29日生效。

法律系統:基于英國習慣法,以本土習俗充分改良;立法司法審查于最高法院執行;沒有加納強制性聯合國國際法院權限。

選舉權:18歲以上全體公民

執政機構:
     總統:Mary McAleese(瑪麗·麥卡利斯)(自1997年11月11日)
     總理:Bertie Ahern(伯蒂·埃亨)(自1997年6月26日)
     內閣:由總統和上任提名
     選舉:總統由每七年一次的全民公投選舉產生。
    愛爾蘭國會(Oireachtas)為兩院制,分為愛爾蘭上議院(Seanad éireann)和愛爾蘭下議院(Dáil éireann)。上議院實權很小,由60名議員組成,其中11名由總理提名,3名由愛爾蘭國立大學畢業生選出,3名由都柏林大學畢業生選出,43名從五個特殊職業領域(文化、農漁、勞工、工商、社會)選出。下議院實權較大,由166名議員組成,每個選區選出三到五名代表,選舉按比例代表制用單一可轉換票 (Single Transferable Vote) 系統進行。按照愛爾蘭憲法(Bunreacht na héireann),議會選舉至少每7年舉行一次,具體間隔通過立法決定。現今議會選舉間隔為5年一次。

    憲法規定內閣人數不超過15人,其中上議院議員不得超過2人,同時總理、副總理(Tánaiste)、財政部長必須是下議院議員。愛爾蘭執政黨現為總理伯蒂·埃亨(Bertie Ahern)所領導的愛爾蘭共和黨(Fianna Fáil)和副總理瑪麗·哈尼(Mary Harney)所領導的愛爾蘭進步民主黨。主要在野黨為愛爾蘭統一黨(Fine Gael)和愛爾蘭工黨。其他小黨如新芬黨(Sinn Féin)和愛爾蘭綠黨也持有下議院席位。

司法機構:最高法院

政黨與黨魁:愛爾蘭共和黨(Fianna Fail,黨魁Bertie AHERN);愛爾蘭統一黨(Fine Gael,黨魁Enda KENNY);綠黨(Green Party,黨魁Trevor SARGENT);勞動黨(Labor Party,黨魁Pat RABITTE);愛爾蘭革命民主黨(Progressive Democrats,黨魁Mary HARNEY);新芬黨(Sinn Fein,黨魁Gerry ADAMS);社會黨(Socialist Party,黨魁Joe HIGGINS);工人黨(The Workers" Party,黨魁Sean GARLAND)

外交:奉行中立政策,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1999年12月加入北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但重申無意加入北約。

    重視發展同英美及歐盟的關系。重視聯合國的作用,積極參加維和行動。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但現在愛爾蘭香儂機場被愛爾蘭政府提供給美軍,做為美軍在歐洲的軍事補給基地。這一做法有違愛爾蘭政府的中立政策,因此經常有愛爾蘭本地人示威游行,抗議將香儂機場提供給美軍,但毫無效果。(2006年8月)]

    與中國關系:1979年6月22日,愛爾蘭與中國建交。1998年9月,愛爾蘭總理埃亨訪問中國。2001年9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應邀訪問愛爾蘭。2003年10月,愛爾蘭總統麥卡利斯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對愛爾蘭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1月,愛爾蘭總理埃亨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中愛兩國2002年貿易額達到14.6億美元,2003年貿易增幅高達60.5%,貿易額超過23億美元。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從左至右由綠、白、橙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綠色代表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也象征愛爾蘭的綠色寶島;橙色代表新教及其信徒,這一顏色還取意于奧倫治·拿騷宮的色彩,也表示尊貴和財富;白色象征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間永久休戰、團結友愛,還象征對光明、自由、民主與和平的追求。

經濟:

經濟概況:愛爾蘭是一個在1995-2004間,每年以7%的平均增長速度發展起來的,小而現代的,依賴貿易的經濟體系。

    農業曾是愛爾蘭最重要的部分,但現在已經逐漸被生產業和服務行業所壓縮了重要性。生產業占據了46%的GDP,有80%出口,和29%勞動力。盡管出口確保了愛爾蘭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經濟還同樣收益于消費、建筑、和經濟投資。人均GDP高于10%,盡次于第一位的盧森堡。在過去十年里,愛爾蘭政府執行了一系列的國家經濟計劃,以調整公市價格和通貨膨脹,減少政府開銷,增加勞動力技術,和促進外企投資。愛爾蘭和另外11個歐洲成員國于2002年1月1日加入歐元貨幣的流通。

    愛爾蘭與中國的貿易種類十分之多,兩國在教育互動上尤其有很大的交流。中國人自2000年起,給愛爾蘭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勞動力、消費、通信、餐飲、教育、文化等等。大數量的中國人甚至帶動了愛爾蘭網絡寬帶的普及。2003年一年,愛爾蘭單從中國人收取學費,便達到了上億歐元。

    全國土地四分之三為草地和牧場,主要飼養牛、豬、羊。畜產品約占全部輸出的半數,以牛肉和乳品為主,活牛出口居世界前列,主要運往英國。農作物以大麥、小麥、馬鈴薯、甜菜等較重要,糧食不能自給。旅游業收入僅次于農牧業,每年旅客達170萬人。六十年代起,工業發展較快,有紡織、機械、化學、肉類等食品加工、飲料(啤酒)、煙草等。1973年加入西歐共同市場,對英國以外諸國貿易正逐步增加。進口化學品、肥料、機械、電器、車輛及零件、紡織品、油類、谷物等。

GDP(購買力平價):$1646億(2005年)

GDP(官方兌換率):$1884億(2005年)

GDP(實際增長率):4.7%(2005年)

GDP(人均):$41000(2005年)

GDP(部門):
     農業:5%
     生產業:46%
     服務行業:49%(2002年)

勞動力:203萬(2005年)

勞動力(職業):
     農業:8%
     工業:29%
     服務業:64%(2002年)

失業率:4.3%(2005年)

貧困人口:10%(1997年)

家庭收入或消費
Household income or consumption by percentage share:
lowest 10%: 2%
highest 10%: 27.3% (1997)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35.9 (1996)
Inflation rate (consumer prices):
2.4% (2005 est.)
Investment (gross fixed):
27% of GDP (2005 est.)
Budget:
revenues: .46 billion
expenditures: .4 billion; including capital expenditures of .5 billion (2005 est.)


獨立日:12月6日(1921年)

國慶日:3月17日(圣帕特里克日)>>>

國徽:為盾徽。天藍色的盾面上繪有金黃色的豎琴。藍色象征大海和天空,豎琴為愛爾蘭人民喜愛的“天使之琴”。

國花:薩姆勞克花(白三葉草)

國鳥:蠣鷸

國家政要:總統瑪麗·麥卡利斯 (Mary Mcaleese),1997年10月當選,11月宣誓就職;總理伯蒂·埃亨 (Bertie Ahern),1997年6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70282平方公里。位于歐洲西部的愛爾蘭島中南部。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海岸線長3169公里。中部是丘陵和平原,沿海多為高地。最長的河流香農河長約370公里。最大的湖泊為科里布湖(168平方公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愛爾蘭素有“翡翠島國”之稱。

人口:392萬(2002年)。絕大部分為愛爾蘭人。官方語言為愛爾蘭語和英語。居民91.6%信奉羅馬天主教,其他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等。

首都:都柏林(Dublin),人口112萬(2002年)。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6個郡和4個郡級市及7個非郡級市。郡下設市區和鎮。26個郡為:卡洛、卡文、克萊爾、科克、多尼戈爾、都柏林、戈爾韋、凱里、基爾代爾、基爾肯尼、萊伊什、利特里姆、利默里克、朗福德、勞斯、梅奧、米斯、莫納亨、奧法利、羅斯康芒、斯萊戈、蒂珀雷里、沃特福德、韋斯特米斯、韋克斯福德、威克洛。4個郡級市:都柏林、科克、利默里克、沃特福德。

簡史:公元前3000年歐洲大陸移民開始定居愛爾蘭島。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12世紀進入封建社會。1169年遭英國入侵。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確立對愛的統治權。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800年

    簽訂愛英同盟條約,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被英國完全吞并。1845年~1849年發生愛爾蘭饑荒,大約有100萬愛爾蘭人不是餓死,便是病死。還有100萬人逃到英格蘭、北美或澳大拉西亞(一般指澳大利亞、新西蘭及附近南太平洋諸島棗譯注)。這200萬人只占1845年愛爾蘭人口的四分之一。1916年都柏林爆發抗英的“復活節起義”。隨著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英國政府同愛爾蘭于1921年12月簽訂了英愛條約,允許愛南部26個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北部6郡(現北愛爾蘭)仍歸英國。1937年,愛爾蘭憲法宣布“自由邦”為共和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議會通過法律,宣布脫離英聯邦。1949年4月18日,英承認愛獨立,但拒絕歸還北部6郡。愛爾蘭獨立后,愛爾蘭歷屆政府均把實現南北愛爾蘭統一作為既定政策。2005年9月,國際獨立委員會宣布,愛爾蘭共和軍已完全解除武裝,加入和平進程。

   愛爾蘭于1949年4月宣布成立共和國之后,自動退出了英聯邦。(英聯邦于1950年才更改規則,允許印度以共和國的身份留在英聯邦之內。)雖然愛爾蘭并沒有重新申請加入英聯邦,但是它保留了許多成員國的權利,如:愛爾蘭公民在英國享有所有英國公民權利,包括參選英國國內選舉和參加英國軍隊的權利。

政治:現行憲法于1937年6月14日經議會通過,同年12月29日生效,后修改過10次。憲法規定:愛爾蘭國體為共和國,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七年,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任命內閣總理及部長,并任軍隊統帥。議會由總統和參眾兩院組成。

經濟:歷史上,愛爾蘭是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國家,有“歐洲莊園”之稱。愛爾蘭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60年代經濟取得較快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愛以軟件、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業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并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完成了由農牧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自1995年起,愛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被譽為“歐洲小虎”。

鉛鋅礦儲量豐富,是歐洲最大的鉛鋅生產國。泥煤分布占全國面積的13%。天然氣儲量估計為382億立方米。所需能源的70%依靠進口。

有“愛爾蘭文化使者”之稱的大型舞劇《大河之舞》融合了愛爾蘭舞、踢踏舞、俄羅斯民間舞蹈和西班牙弗拉明戈等多種舞蹈形式

    工業主要有電子、電信、化工、制藥、機械制造、采礦、紡織、制衣、皮革、造紙、印刷、食品加工、煙草、木材加工等部門。近年來,化工、電子工程、計算機軟件產業等突飛猛進,傳統的服裝、制鞋及皮革業所占比重明顯下降。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家畜及其產品約占農業總產值的77.5%以上。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等。耕地和林地面積占整個陸地面積的75%。農業人口12萬,占整個勞動力的比例為7%。

    2003年12月6日,在海南三亞市舉行的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上,“愛爾蘭小姐”羅莎娜·戴維森以其美麗、機敏的回答和優雅的風范榮膺“世界小姐”桂冠.

    旅游業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多年來一直穩步發展。著名旅游點有西部湖區、沿海風景區等。

新聞出版:有全國性日報8種。此外還有5種星期日報及許多周報、月報和雜志,地方性報紙90余種。主要報刊有《愛爾蘭時報》、《愛爾蘭獨立報》、《愛爾蘭先驅晚報》和《觀察者報》。愛無官方通訊社。國營的愛爾蘭廣播電視總臺于1926年成立并開始廣播。1961年開始播放電視節目。用英語播音。全年廣播時間超過9500。另有愛爾蘭語廣播電臺。

文化:
愛爾蘭文化源于凱爾特文化,主要由文學、音樂、舞蹈及體育傳統構成。

    愛爾蘭語屬于凱爾特語族,與同語族的蘇格蘭蓋爾語、威爾士語密切相關,至今還有不少相通之處。早期的愛爾蘭歷史以文學形式出現,主要以“詩”賦“史”,亦英雄傳奇史詩為主。公元5世紀,基督教傳入愛爾蘭。中世紀初,愛爾蘭沒有經受那場摧毀羅馬帝國戰爭的侵擾,一直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基督教學習中心。6-11世紀,當歐洲大陸還處于黑暗的中世紀,愛爾蘭教士在歐洲各地建立了宗教學習中心,因此愛爾蘭被譽為“學者之島、科學家之島”。

    公元12世紀,英國的入侵給凱爾特文化造成重創。直到19世紀初,愛爾蘭語還是大多數居民使用的語言,但到了19世紀末,能講愛爾蘭語的愛爾蘭人僅占總人口的15%。

    12 世紀英語傳入愛爾蘭,愛爾蘭作家用英語進行創作則始于13世紀。愛爾蘭培育了許多世界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其中有四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詩人葉芝(1923年)、劇作家肖伯納(1925年)、劇作家貝克特(1969年,代表作《等待戈多》)和詩人希尼(1994年)。還有19世紀唯美主義代表王爾德和代表意識流小說最高成就的作品《尤利西斯》的作者喬伊西。

    19世紀末,隨著民族文化復興及愛爾蘭的獨立,愛爾蘭語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恢復和展。現在約有35%的愛爾蘭人掌握愛爾蘭語。目前,愛爾蘭語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國家愛爾蘭語委員會在全國推廣使用愛爾蘭語,建立了愛爾蘭語的電臺和電視臺。

    音樂在愛爾蘭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豎琴是愛爾蘭典型的傳統樂器,其造型被選作為愛國徽標志,昭示了音樂在愛爾蘭所占據的極為重要的地位。

    愛爾蘭曲棍球是一種獨特的傳統運動,其歷史可追溯到基督教傳入愛爾蘭(公元5世紀)之前,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草地運動。

   愛爾蘭的河舞熱情奔放,旋律優美,節奏極其鮮明而富于變化,集愛爾蘭傳統音樂、歌曲、舞蹈的精華于一身,體現了現代愛爾蘭的精神風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廣泛好評,是愛爾蘭文化的優秀代表。

>>愛爾蘭簽證辦理愛爾蘭簽證須知

 簽證咨詢熱線:020-62833333

相關旅游攻略

 

 

中航國旅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2004-至今   榮獲《廣州市誠信旅行社》稱號  
本站參考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馬上刪除!   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廣東連越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