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喀爾巴阡山(烏克蘭旅行游記)
喀爾巴阡山位于利沃夫市西南100余公里處,素有“森林公園”的美譽,是烏克蘭最大的滑雪基地。這里的冬季是最美的,那是一個銀裝素裹的沸騰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慕名前來滑雪。春、夏季節的游客主要以療養為主。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位于歐洲中部,全長1450公里,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俄羅斯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半環形橫臥大地。
利沃夫市西南100余公里處,有一個地處喀爾巴阡山山脈腹地的小鎮——斯拉夫西科。經旅行社介紹,我們一行6人住進了鎮邊一戶農家。這是一個普通農家,也是一家家庭旅館。在喀爾巴阡山附近,這種家庭式旅館往往是當地人謀生的重要手段。
我們的房東是一個四口之家。男主人斯捷潘是一位身高體胖的建筑工人,今年46歲。為支撐這個家,斯捷潘每年只有三五個月留在家中,其余大部分時間都要到莫斯科郊外去建別墅賺錢。女主人名叫娜佳,是位身材瘦削、干活利落的中年婦女。她大學畢業后曾當過護理師,現退休料理家務,并兼任家庭旅館的廚師。斯捷潘夫婦有兩個兒子,都在利沃夫大學學習,大兒子學建筑,小兒子是運動員,專修滑雪。可以看出,這兩個孩子學業的選擇跟眼前的這座大山密不可分。一個子承父業,搞建筑;另一個也許會成為喀爾巴阡山滑雪道上的一代驕子。
斯捷潘家有三處房子,一處在鎮里,另兩處在山里。我們住的正是山中一座精致整潔的三層木制小樓。在這里投宿,真有種早已久違的回歸自然之感。木屋的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有四間客房,我們就被安排住在這里。三層包括兩個房間,是主人的臥室和客廳。娜佳自豪地告訴我們,房子的設計、建筑、裝修和雕刻均出自她丈夫之手。主人餐廳的風格極具山里人的韻味,一下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餐廳的一角是磚砌的壁爐,上面擺放著一幅印有中國古代女子的版畫。壁爐的斜對面是張木制餐桌,餐桌正對面的墻上掛著一張毛皮。壁爐右側是嵌在墻里的錯落有致的小隔板,上面擺滿了精致的木雕。
時下的喀爾巴阡山正是一片林海,遍野綠色。山坡上,蜿蜒的滑雪道依然清晰可見。據主人介紹,喀爾巴阡山是烏克蘭滑雪勝地,這里的冬季是最美的,那是一個銀裝素裹的沸騰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慕名前來滑雪。冬天,斯捷潘家的生意也最紅火,兩座小樓常常客人爆滿。斯捷潘的家庭旅館價位很合理,在這里投宿,每人每天僅向主人交50格里夫納(1美元合5.28格里夫納)的住宿費和餐費,主人便會用地道的烏克蘭餐招待客人。
女主人娜佳非常開朗,與我們聊起了當地人的生活。她說,這里人均月收入僅160格里夫納,而一般家庭每月的日常開支卻達100美元左右。為了蓋這兩座房子,他們攢了16年的錢,沒有用一分錢貸款。娜佳邊說邊拿出很多照片,上面有她的孩子、朋友和住宿的客人,還有一張她大學時代的照片。我們傳看著這張老照片,并祝福這對夫婦。坐在一旁不善言辭的斯捷潘動情地撫摸著妻子的頭,直沖著我們微笑。
當晚,娜佳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烏克蘭紅菜湯、蔬菜沙拉、奶渣餡甜餃子、煎烤小牛肉,還有主人自制的蘋果汁和紫黑漿果汁,一頓美味正宗的烏克蘭餐。當我們快用完餐時,斯捷潘提來一瓶家釀伏特加,特意請我們這些遠道的客人品嘗。這酒的味道真有點像中國北京的二鍋頭。借著酒勁,斯捷潘打開了話匣子。他說,他的家庭旅館設施目前還不健全,他正在籌建桑拿浴室、臺球室和大儲藏室,明年新年之前可望開張。斯捷潘接著介紹,在有生之年,他要讓他的子孫繼續這一事業,把生意越做越大。大家隨即提議為主人美好的未來和此次難得的相聚干杯。在舉杯時,我們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細節,斯捷潘只用一個手指而非酒杯與妻子碰杯,我們有些納悶。他解釋道,按照烏克蘭的風俗,夫妻之間不能碰杯,碰杯意味著決裂,生活從此將不再安寧。看來,正是因為各個民族有著獨特的風俗習慣,世界才會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娜佳最后告訴我們,她的小兒子是個中國迷,喜歡中國武術,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見到這位中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