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喜愛刑偵劇或者電影,對于其中的推理環節更是情有獨鐘,作為法醫鼻祖的宋慈自然不用說,之后更有狄仁杰的斷案神奇,而作為開封府尹的包拯,更以“青天”之美譽流傳于后世。
于是,我在酷熱的八月,被包相爺給了一次滿滿的熱情。記不清,第一次知道包相爺的故事是在哪里看到的或者聽說的,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很黑,額頭上還有一道彎彎的月亮。現在看來都是后人為了形容他的廉潔、正直而添加的形象。
包拯的一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由于他的秉直而得罪了很多高官顯貴,也正是由于他的秉直,得到了百姓的擁戴以及后人的敬仰。開封府尹,當年汴京的首府衙門,位在尚書下、侍郎上,歷史上寇準、歐陽修、蔡襄 、包拯、范仲淹、宗澤等北宋名臣先后出任開封府尹,可見其重要性。
我們最為熟悉的包拯的故事,鍘美案,又名秦香蓮。每一天的開封府景區開園之前,都會有實景劇的表演,拉近了我們與歷史之間的距離。
開封府的原址位于包公東湖北岸,重建的開封府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秀美景觀。古時的衙門辦案的威嚴依稀可見。
在建筑形式上,開封府依照北宋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布局規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筑風格。它以府門、儀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樓宇。
樹立在正廳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銘”。其南面鐫刻“公生明”,提醒官員只有公正,一心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在告誡官員們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正廳,是北宋開封府長官發布政令,處理政務以及府衙舉行重大活動,公開審理要案的地方。包大人的殺手锏,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鍘盡天下的貪官污吏,上得堂前,不問你就得敬畏三分。
難得有這樣的穿越感,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和包大人的合影,有沒有很酷。
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小院之中,它是傳說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包拯剛來的時候,接連很久不見一人來府衙鳴冤報案,于是便在這里開啟了“后門”,為老百姓洗冤。
在莊嚴的開封府衙,見到這樣的花,無疑給嚴肅的氣氛增添了一絲柔美,我在想,一臉正氣的包大人喜歡什么樣的花呢?
短短的三個字,卻是人生的真諦,勤奮,慎言,清廉,不知道我的理解對是不對。
在我們品讀一座城市的時候,不能忘記她的歷史,那是沉積的濃厚感。從沈陽到開封,動車7小時的路程,我沒有完全解讀關于這座城市的密碼,我深知,所了解的不過是她的冰山一角。開封的美,是濃厚,是深情,是一壺很烈卻又不能忘卻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