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簡介:
好望角(葡萄牙語:Cabo da Boa Esperan?a;南非語:Kaap die Goeie Hoop;英語:Cape of Good Hope)在非洲南非的西南端,北距開普敦48公里左右,西瀕大西洋,北連開普敦半島,在蘇伊士運河未開通之前,是歐洲通往亞洲的海上必經之地,至于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以此道航行。好望角一直普遍被認為是非洲大陸最西南端,但事實上并非是最南端,厄加勒斯角才是非洲最南端。是南非的旅游勝地。
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處。北距開普敦52km。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在尋找歐洲通向印度的航路時到此,因多風暴,取名風暴角。但從此通往富庶的東方航道有望,故改稱好望角。好望角是一個植物寶庫,這里擁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處于原生態的灌木層,擁有研究植物進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條件。也是非洲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匯合處,即非洲南非共和國南部。強勁的西風急流掀起的驚濤駭浪常年不斷,這里除風暴為害外,還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后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頻繁出現,還不時加上極地風引起的旋轉浪,當這兩種海浪疊加在一起時,海況就更加惡劣,而且這里還有一很強的沿岸流,當浪與流相遇時,整個海面如同開鍋似的翻滾,航行到這里的船舶往往遭難,因此,這里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
好望角-名稱由來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約1450~1500年)奉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之命,率兩艘輕快帆船和一艘運輸船自里斯本出發,再次踏上遠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亞士率領的船隊首先沿著以往航海家們走過的航路先到加納的埃爾米納,后經過剛果河口和克羅斯角,1488年1月間抵達現屬納米比業的盧得瑞次。船隊在那里遇到了強烈的風暴。苦于疾病和風暴的船員們多數不愿繼續冒險前行,數次請求返航。迪亞士力排眾議,堅持南行。船隊被暴裹挾著在大洋中飄泊了13個晝夜,不知不覺間已經繞過了好望角。風暴停息后,對具體方位尚無清醒意識的迪亞士命令船隊掉轉船頭向東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隊在連續航行了數日之后仍不見大陸。此時,迪亞上醒悟到船隊可能已經繞過了非洲大陸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駛。
1488年2月,船隊終于駛入一個植被豐富的海灣,船員們還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亞士遂將那里命名為牧人灣(即今南非東部海岸的莫塞爾灣)。迪亞士本想繼續沿海岸線東行,無奈疲憊不堪的船員們歸心似箭,迪亞士只好下令返航。在返航途中,他們再次經過好望角時正值晴天麗日。葡萄牙歷史學家巴若斯在描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岬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海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感慨萬千的迪業士據其經歷將其命名為“風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再率船隊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當年11月27日,達·伽馬的船隊再次繞過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駛抵印度西海岸重鎮卡利庫特。又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后,達·伽馬約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于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現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有兩種:一說為迪亞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奧二世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若奧二世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夢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印度滿載而歸后,當時的葡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以示繞過此海角就帶來了好運。